“天壤亦大矣”的出处是哪里
哦,你一定经常听到“天壤之别”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差距极大,但你知道这四个字背后有多有趣吗?让我带你一起翻开这扇文学之门!
“天壤亦大矣”是宋代诗人刘辰翁在《水调歌头》中写下的一句,原意是赞美天地的博大,但你想想,我们现在常说的“天壤之别”是不是有点儿讽刺?这不是在夸赞,而是在吐槽差距大的对比,这是怎么回事?
这就要说到“文字背后的戏剧性了”。原来这句诗是写给朋友的一封信,诗人刘辰翁可不是在赞美天地有多大,而是在调侃当时的官场和社会现实呢!谁能想到,一句赞美之词会被后人用来形容差距呢?这不就是语言的“戏剧性转折”嘛!
所以啊,下次你要是被人说“天壤之别”,你就可以笑着说:“你这话说得真是有诗意呢!不过你知道这原来是在吐槽吗?”这样一来,这个成语的趣味就被你完全点燃了!
“天壤亦大矣”出自宋代刘辰翁的《水调歌头(谢和溪园来寿)》。
“天壤亦大矣”全诗
《水调歌头(谢和溪园来寿)》
宋代 刘辰翁
夫子惠收我,谓我古心徒。
闲居有客无酒,有酒又无鱼。
报道犀兵远坠,问讯陈人何似,陈似隔年萸。
天壤亦大矣,知有孔融乎。
白雪歌,丹元赞,赫蹄书。
洪崖何自过我,便作授经图。
教我天根骑月,规我扶摇去意,餐我白芝符。
从此须溪里,更著赤松湖。
作者简介(刘辰翁)
刘辰翁(1233.2.4—1297.2.12),字会孟,别号须溪。庐陵灌溪(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)人。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。 景定三年(1262)登进士第。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,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,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《须溪先生全集》,《宋史·艺文志》著录为一百卷,已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