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尹子原文及译文
关尹子的原文及译文如下:
原文:
关尹子曰:是非好丑,成败盈虚,造物者运矣。皆因私识执之而有。于是以无遣之,犹存;以非有非无遣之,犹存;无曰莫莫尔,无曰浑浑尔,犹存。譬犹昔游再到,记忆宛然。此不可忘,不可遣。善去识者,变识为智。变识为智之说,汝知之乎?曰想,如思鬼心栗,思盗心怖;曰识,如认黍为稷,认玉为石。皆浮游罔象,无所底止。譬睹奇物,生奇物想,生奇物识。此想此识,根不在我。譬如今日,今日而已。至于来日,想识殊未可卜。及至来日,纷纷想识,皆缘有生。曰想曰识,譬如犀牛望月。月形入角,特因识生,始有月形。而彼真月,初不在角。胸中天地万物亦然。知此说者,外不见物,内不见情。
译文:
关尹子说:是是非非、美好丑恶、成功失败、盈满虚亏,这些都是造化的运行所致。它们都是因为人们私下的意识执着于它们而存在的。因此,用“无”去排遣它们,它们仍然存在;用“非有非无”去排遣它们,它们仍然存在;不说它们广漠无边、混沌模糊的样子,它们仍然存在。这就好比是过去游历过的地方再次到访,记忆依然历历在目。这是不能忘记的,不能排遣的。善于去除私识的人,能够将识别转化为智慧。将识别转化为智慧的说法,你知道吗?所谓“想”,就像想到鬼怪时心里感到恐惧,想到盗贼时心里感到害怕;所谓“识”,就像把黍子误认为是稷,把宝玉误认为是石头。这些都是飘忽不定、没有实质的。好比看到奇异的事物,便产生关于它的想法和意识。这些想法和意识,其根基并不在我自己。就像今天的这一天,仅仅是今天而已。至于明天,思想和意识还难以预测。等到明天到来时,种种的思想和意识,都是因为生命的存在而产生的。所谓“想”所谓“识”,就好比犀牛望月。月亮的形状映照在犀牛的角上,是因为识别而产生的,而那真正的月亮,起初并不在角上。我们心中的天地万物也是如此。了解这个道理的人,对外在的事物不加以执着,对内在的情感也不加以执着。
以上译文尽量忠实于原文的含义,同时保持语言的流畅性。
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:
关尹子关于射的教导内容是什么?
《关尹子》中关于智慧和认知的论述有哪些?
如何理解关尹子关于“变识为智”的观点?